航海放歌

我曾游徐无,绝顶峰上头。
登峰更宿峰之楼。
下视众山皆培塿,疑是银涛千里翻清秋。
今复跻天桥,危坐入东海。
飘飘心迹真仙宰。
沧波万叠涌艨艟,又疑云烟出没笼崴嵬。
西送月无痕,东瞻日初浴。
除却升沈赤白丸,惟有滉瀁一色连天绿。
仰寥泬,俯幽宫。
神不可召,蠡不可穷。
但学谢安石,悠然云海中。
不学郭璞狂,浪说蹄涔同。
我心先为坡仙得,走笔大书示二客。
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句。),一言能抵千行墨。
涯涘渺不见,仙药安可期?
放怀且迈洪流外,看作桑田未变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震撼人心的航海经历,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精神感悟,展现了对生命与宇宙的思考。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登高望远的震撼:诗人先回忆登顶徐无山的经历,站在顶峰俯瞰群山如小土堆,云海如银色波涛。接着描写航海时坐在天桥(可能是船的高处)面对东海,看到巨浪中的船只如云雾中的山峦。这两次经历都让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宏大。

2. 时空交错的哲思:诗中用"西送月无痕,东瞻日初浴"展现广阔时空,除了日月升降,眼前只有无边绿浪。仰望天空俯看深海时,诗人意识到自然的神秘(海神难召唤,大海不可测度),决定像谢安那样超然处世,不像郭璞那样妄议自然。

3. 人生境界的升华:结尾诗人引用苏轼名句"兹游奇绝冠平生",认为这次航海是生命中最奇特的经历。面对无边大海和虚无的仙药传说,他选择超越世俗洪流,用更宏大的视角看待世界变迁。

诗歌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的自然描写(云海、巨浪、日月同辉) - 通过对比手法(高山vs大海、谢安vs郭璞)展现思想斗争 - 最后落脚于豁达的人生态度,把惊险旅程升华为精神洗礼

诗人用航海经历告诉我们:当人面对自然的壮阔时,容易看清自己的渺小,但也正因如此,反而能获得超越日常烦恼的胸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