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1832春仲来澎抚恤三阅月而蒇事公馀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即为怿庵同年志别①

沿村霍霍听刀声,腕底银丝细切成。
范甑海苔同一饱,秋风底事忆莼羹(廖振富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春天来到澎湖的情景和感受。首先,这首诗的标题非常长,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告诉我们作者在1832年春来到澎湖,完成了某项公务后,阅读了蒋怿庵所编的《澎湖续编》,里面有前刺史陈廷宪写的《澎湖杂咏诗》,于是作者和诗以表达离别之情。

接下来是诗句的分析:

1. “沿村霍霍听刀声”:这句描述了作者在澎湖时,听到村庄里传来刀磨的声音。这种声音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仿佛这里的人们都在忙碌着准备农事或者渔业。 2. “腕底银丝细切成”:这里的“银丝”指的是炊烟。这句描述了村庄的炊烟袅袅升起,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这也反映出村庄的平静生活。 3. “范甑海苔同一饱”:这里的“范甑”可能是指一种古老的烹饪工具。“海苔同一饱”描述的是这里的人们简单朴实的生活方式,用海苔和炑蒸的食物来满足肚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地人民简单生活的欣赏。 4. “秋风底事忆莼羹”:秋风让作者想起了莼菜羹。这里的莼菜羹可能是一种当地的特色美食,也可能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澎湖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作者在澎湖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朴实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语言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首诗的魅力和精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