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夜景,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实景:陡峭的山壁被夜色笼罩,月亮迟迟未升起。寺庙里一盏佛灯的光,透过稀疏的篱笆隐约可见。这里用"透"字很妙,既写出灯光穿透篱笆的视觉效果,又暗示佛光穿透黑暗的禅意。
后两句转入意境:有人说这云雾缭绕的静夜只能听到诵经声,但诗人却听见松树梢头时刻都在礼拜("六时"指佛教将一天分为六个时辰)。这里把风吹松涛的声音比作诵经礼拜,赋予自然景物灵性,展现出万物有佛性的禅理。
全诗通过"月上迟"与"龛灯"的明暗对比,"云静"与"松声"的动静相衬,将深山夜寺的空灵寂静写得充满生机。最精彩的是末句,把普通的自然现象升华成宗教体验,让读者感受到:禅意不在远处,就在身边的一草一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