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鳌石

未穷双佛刹,先到一渔家。山雨已残叶,溪风犹落花。

汲泉沙脉动,敲火石痕斜。应是任公子,竹间曾煮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渔家图,充满自然野趣和隐逸情怀。

前两句写行程:诗人还没走到深山寺庙,先被溪边渔家吸引驻足。这里用"未穷""先到"形成转折,突出偶然发现的惊喜感。

中间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细腻笔触刻画环境:山雨打落枯叶,溪风吹散残花,沙地里涌出的泉水像脉搏般跳动,取火石上还留着斜斜的划痕。这些描写调动了听觉(风雨)、视觉(落叶飞花)、触觉(沙脉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突然引入神话典故:诗人看着这些生活痕迹,猜想可能是古代钓鳌的任公子(传说中钓起巨鳌的隐士)曾在这里煮茶。这个联想把眼前的普通场景瞬间升华,渔家生活与神仙故事交融,给整首诗蒙上一层奇幻色彩。

全诗妙在"以小见大":通过沙脉、石痕等细微之物,串联起自然山水、人间烟火和神话传说三重意境。语言清新自然如白话,却能在平凡中发现诗意,让人感受到中国文人"一箪食一瓢饮"的雅致生活哲学。

苏舜元

(1006—1054)绵州盐泉人,字才翁。苏易简孙。仁宗天圣七年赐进士出身。明道中为扶沟主簿,出粟救济饥荒。景祐四年知咸平县,迁殿中丞,移知眉州,屡上书陈御西夏方略。庆历三年改太常博士,出为福建路提点刑狱,移京西、河东、两浙。皇祐元年知扬州,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莅官办事果决,所至裁制强黠。为人精悍任气节,诗歌豪健,尤善草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