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嘉州(今四川乐山)时,看到古人的石刻碑文后有感而发。全诗用自嘲的口吻,表达了面对古人遗迹时的渺小感和对自身才华的遗憾。
前两句写作者抚摸古人石刻时头发都愁白了,觉得古人的诗句简直像是专门写给自己看的。这里用夸张手法("鬓成丝")和拟人手法("为我设之"),生动表现了面对古人杰作时的震撼和共鸣。
后两句是自嘲:说自己像毛笔(管城)一样没有骨力(暗指写字没风骨),更惨的是连笔墨功夫都很差。这里用毛笔自比很巧妙,既符合碑廊场景,又带出对自己书法文采的双重否定。最后括号标注"涪翁碑廊",点明写作地点是黄庭坚(号涪翁)的碑廊,暗示对比的对象正是这位书法大家。
全诗短短四句,把普通人面对文化瑰宝时那种"既感动又自卑"的复杂心理写得淋漓尽致。我们旅游时看到古人留下的诗词碑刻,不也常会产生"写得真好,我这辈子都写不出来"的感叹吗?诗人把这种日常体验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又心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