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病中生活的状态,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时光和宁静生活的感悟。
首先,诗人用“病閒身懒趣偏长”开头,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因病而懒散,但这份懒散却意外地让他有了更多时间享受生活。接着,“书策纵横掷满床”描绘了诗人病榻旁的情景,书和卷子散落在床上,显示出诗人对学问的热爱。
“医业探寻胜士业”一句,诗人将自己对医学的追求与对仕途的追求进行了比较,认为前者更有价值。这里的“医业”指的是医学知识,“士业”则是指做官或从事文化事业。诗人认为,在病中学习医学,比追求仕途更有意义。
“闺房清寂似禅房”描绘了诗人病中的居住环境,清静得如同禅房一般。这里的“闺房”指的是女子的卧室,诗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房间,表达出他追求宁静、清寂的生活状态。
“青春总误今何及,白昼长閒梦始忙”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认为,青春年华总是被浪费,等到白昼变长,闲散的时光开始忙碌起来,人生已经过去了大半。
最后,“此境可留终岁月,岂须重觅引年方”两句,诗人总结了自己的感悟。他认为,这种病中清闲的生活状态值得珍惜,不需要再去寻找年轻时的激情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病中的生活,表达了对人生、时光和宁静生活的感悟,让人在阅读中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