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天津肯堂留饮用山谷次晁补之廖正一韵见赠依韵和之
筝弦在耳酒在口,老范为诗胆如斗。
謇博意兴何超然,日以诗歌相往还。
既得薛君与鼎立,何又援我厕其间。
我自受形尘世上,孤怀那肯邀人赏。
茫然四顾吾何从,自投所向归桐城。
桐城大儒世与齵,岂屑稽古如桓荣。
不事公卿乐处士,知音四海惟吾子。
大匠门下多瑰材,散栎见收殊可喜。
群贤会合古所难,伯牙琴为钟期弹。
得与良朋日欢饮,云路悠远何须攀。
吾师罢官我何望,将从子言归故山。
謇博意兴何超然,日以诗歌相往还。
既得薛君与鼎立,何又援我厕其间。
我自受形尘世上,孤怀那肯邀人赏。
茫然四顾吾何从,自投所向归桐城。
桐城大儒世与齵,岂屑稽古如桓荣。
不事公卿乐处士,知音四海惟吾子。
大匠门下多瑰材,散栎见收殊可喜。
群贤会合古所难,伯牙琴为钟期弹。
得与良朋日欢饮,云路悠远何须攀。
吾师罢官我何望,将从子言归故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相聚、饮酒作乐的闲适生活,以及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
开头写得很热闹:耳边是琴声,嘴里有美酒,朋友老范写诗豪迈大胆。朋友们志趣相投,整天以诗歌唱和往来。本来已经有薛君这样的好友,现在又把"我"拉进这个小圈子。
但接下来笔锋一转,写自己的孤独:我生在这尘世,内心孤独不愿讨好别人。环顾四周不知该追随谁,最后选择回到桐城老家。桐城有很多学问大家,但他们不像古人桓荣那样死板地研究古籍。他们不巴结权贵,甘当普通读书人,而四海之内只有你(指肯堂)是我的知音。
后面用比喻说:大师门下人才济济,连我这块"烂木头"也被收留,实在让人高兴。贤人相聚本就不易,就像伯牙只为钟子期弹琴。现在能和好友天天饮酒作乐,何必去追求功名利禄呢?
最后点明心意:我的老师已经辞官,我还有什么指望?不如听你的建议,回故乡隐居去吧。
全诗在热闹的聚会中藏着孤独,在洒脱的表象下透着对现实的失望。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把文人雅聚、知音难觅、归隐田园这些传统主题写得生动自然,让人感受到他既享受当下友情,又向往简单生活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