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文公朱紫阳祠堂呈江惟中朱士止苏明远

奎壁垂光间气钟,仪刑一代属成功。
泗沂道重尊天下,濂洛源分出建中。
僻壤鱼虫沾化墨,中原麟凤仰遗风。
沧洲寂寞斯文弊,泪洒秋烟野殿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参观朱熹祠堂时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朱熹的敬仰和对文化衰落的感慨。

前四句集中赞美朱熹的成就:
1. "奎壁垂光"用星宿比喻朱熹像星星一样散发光芒,"间气钟"说他是天地灵气的结晶。
2. "仪刑一代"指朱熹成为一代人的楷模,"成功"肯定他在儒学上的建树。
3. "泗沂道重"把朱熹比作孔子(孔子曾在泗水、沂水活动),"濂洛源分"说他的学问源自周敦颐(濂溪)、程颢程颐(洛阳学派)。
4. 这两句通过地理意象,把朱熹放在儒家正统传承的重要位置。

后四句转向现实感慨:
5. "僻壤鱼虫"说偏远地区的小人物都受到朱熹思想影响,"中原麟凤"指中原的杰出人才都仰慕他。
6. 最后两句情绪急转:现在沧洲(指文化圣地)冷清寂寞,传统文化衰败,作者在秋天空荡的祠堂前流泪。
7. "斯文弊"三字直接点出文化凋敝的现状,与前面朱熹的辉煌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用对比手法:
- 先极力渲染朱熹生前的巨大影响,再描写身后的凄凉,突出作者对文化衰落的痛心。
- 用"鱼虫""麟凤"不同层次的受教者,展现朱熹思想的广泛影响力。
- 结尾的"泪洒"把对先贤的追念和对现实的忧虑融为一体,情感真挚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