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九日龙山登高

戏马台荒莫问津,且移双屐上嶙峋。
非无白社能留客,只恐黄花解笑人。
远水孤帆期范蠡,夕阳衰草吊春申。
登临底事伤怀抱,倚醉还欹漉酒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登上龙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历史典故和眼前景物的交织,表达了一种复杂的人生感慨。

开头两句写作者不去寻找古代项羽练兵的名胜"戏马台",而是穿着木屐登上嶙峋的龙山。这里透露出对历史兴衰的淡漠,更关注当下的登山体验。

中间四句运用了三个历史典故:"白社"指隐士居所,说不是没有隐居之地,但怕被菊花嘲笑(暗指不甘心隐居);"范蠡"是功成身退的典范,表达对逍遥生活的向往;"春申"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如今墓地荒凉,引发对功名虚幻的感叹。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为什么登山还要伤感呢?不如喝醉后歪戴着滤酒的巾帽(陶渊明的典故),表现出一种想要超脱却难以完全释怀的矛盾心理。

全诗的魅力在于将历史人物、自然景物与个人心境巧妙融合,既有对功名富贵的看透,又流露出难以割舍的文人情怀。语言看似洒脱,实则饱含深意,让读者感受到古代知识分子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挣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