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陪老师韩树屏夜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前四句写登楼情景:开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哪能像仙人骑鹤遨游?不如陪老师停船登楼",显得亲切自然。三四句描写月夜江景——老师兴致突发乘月登楼,看到长江平静地流向天边,画面开阔又带着静谧的美。
后四句转向抒情:五六句交代背景——楚蜀(湖北四川)战火刚平息,北方已是深秋雨雪天,暗示时局动荡。结尾两句最动人:站在高楼看见民间疾苦,望着荆门郢都(楚国故地)的树木,愁绪就像眼前的景色一样无边无际。
全诗妙在把个人师生情、眼前江月景与国家忧患自然融合。没有直接说教,但通过"烽烟""穷阎"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知识分子对民生的关切。最后用"不胜愁"收尾,留下绵长的余味,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比直白呐喊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