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花百咏诗 其八十九 隔帘梅

银蒜遮寒小閤深,胆瓶曲槛两沈吟。疏筠咫尺天涯路,一曲潇湘万里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闺阁赏梅的细腻画面,通过四个生活化的镜头传递出咫尺天涯的思念之情。

"银蒜遮寒小閤深"像特写镜头:用银制蒜头状挂钩压住挡风帘,深闺里透着精心布置的温暖。这里"银蒜"是古代压帘子的精致挂钩,暗示主人生活优渥却孤独。

"胆瓶曲槛两沉吟"是双场景蒙太奇:一边是插着梅花的大肚花瓶,一边是曲折的栏杆,两者都在寂静中"沉吟"。拟人手法让静物也有了心事,为下文埋下伏笔。

转折出现在"疏筠咫尺天涯路":看似只是隔着竹帘看梅,实际点破"看得见摸不着"的遗憾。竹帘(疏筠)这个日常物件,突然成了阻隔情感的象征。

结尾"一曲潇湘万里心"如电影配乐:弹奏着《潇湘水云》曲调,琴声载着思念飘向远方。用琴曲名巧妙双关,既写实景又暗含"湘妃竹"的相思典故。

全诗妙在"由小见大":从帘钩、花瓶这些闺阁小物,突然扩展到万里之遥的思念。就像用手机拍窗边的梅花,镜头一转却映出了远方的亲人,现代人也能体会这种"触景生情"的瞬间。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