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司马范公邀游溪隐二首 其一

杳杳知何处,飘飘不自持。
精神知地别,耳目恨来迟。
莽荡千峰出,虚空万象披。
晚来岚气合,不辨有推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与友人同游山水的奇妙体验,充满了朦胧美和自然震撼力。

前两句"杳杳知何处,飘飘不自持"用轻盈的笔触写出游玩的随性——不知道要去往何方,整个人轻飘飘地随性而行。这种不确定感反而增添了游玩的趣味性。

中间四句生动展现了山景的壮阔:当真正看到景色时,精神为之一振,只恨自己来得太晚。眼前群山莽莽苍苍拔地而起,天地间万物都披着虚无缥缈的雾气。这里用"披"字把雾气比作轻纱,既写实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写傍晚时分的山色变化:暮霭四合,山色渐渐模糊,让人分不清是云雾在移动还是山体在变幻。这种朦胧感既真实又充满禅意,把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是静态的山水,却通过雾气的描写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诗人没有刻意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准捕捉,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震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