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鸿庆宫朝拜二十韵

上国房心次,仙都太紫微。
璧门开倣雉,金阙立如翚。
昔圣躬三祀,乘时动六飞。
奠圭涡曲已,鸣跸涣阳归。
孚号兴王泽,尊名象日畿。
经营原庙制,虔巩上天威。
祖系崇轩鼎,宗祊奉汉衣。
豫游恩甚盛,谒款礼无违。
却顾和鸾迹,咸嗟岁序非。
璿源流永永,尧德冠巍巍。
我后遵鸿烈,声明极范围。
乾坤扶宝历,日月拱琳扉。
朝会元正始,班联内著依。
叙官风宪肃,就列羽仪辉。
北面鸾分党,东隅斗转机。
寒销冰玉砌,风绕大龙旂。
瑞色花藏绿,欢声雾散霏。
未竣真馆集,遥仰帝阳晞。
至治尤遐邈,先猷重发挥。
邦人徒望幸,延首向端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宋朝皇帝在元日(春节)这天,前往鸿庆宫举行盛大朝拜仪式的场景。全诗用富丽堂皇的笔调,展现了皇家祭祀的庄严与王朝的兴盛气象。

开头部分描写皇宫的雄伟壮观:用"璧门""金阙"形容宫门金光闪闪,像展翅的凤凰般辉煌。这里通过建筑细节,暗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中间详细记录祭祀流程:皇帝亲自主持"三祀"(重要祭祀),仪仗队("六飞"指天子车驾)浩浩荡荡。诗中"鸣跸"指清道警戒,"孚号"是发布诏令,展现整套皇家礼仪的严谨规范。特别提到"汉衣",表明继承汉唐正统的深意。

时间描写很巧妙:用"岁序非"暗示新旧年交替,又用"璿源"(美玉般的源泉)比喻皇室血脉永续,"尧德"将当代皇帝比作上古贤君尧帝,体现对统治合法性的强调。

结尾处最有人情味:虽然仪式还没结束("未竣真馆集"),但百姓已经翘首期盼("延首向端闱"),在寒风中等待瞻仰圣颜。这里"欢声雾散霏"的描写,让肃穆的典礼透出几分节日的喜庆。

全诗精髓在于:通过元日祭祀这个窗口,既展示了皇家威仪(如"日月拱琳扉"的夸张比喻),又暗含对太平盛世的歌颂。最动人的是最后百姓望幸的细节,在宏大叙事中突然注入平凡视角,让庄严的宫廷诗也有了人间烟火气。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