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图
谁云玉树无人续,马上还闻夜游曲。
君王不自固苞桑,却道雍州能破木。
杨花千里扑离宫,富贵浓酣似梦中。
百队蛾眉皆斗月,千林彩树不惊风。
悲欢只在循环里,莫道征辽偶然耳。
鹿车载怨重于山,人心未惬辽东死。
一声桃李天下知,皇后自将神器移。
漳南未顾鼠窃计,太原已及龙飞时。
如何只醉扬州酒,酒杯在前兵在后。
白练天教泄勇冤,醉骨沈沈当速朽。
孤坟寂寞向雷塘,秋萤星散已无光。
惟馀二十四桥月,独照游魂归洛阳。
君王不自固苞桑,却道雍州能破木。
杨花千里扑离宫,富贵浓酣似梦中。
百队蛾眉皆斗月,千林彩树不惊风。
悲欢只在循环里,莫道征辽偶然耳。
鹿车载怨重于山,人心未惬辽东死。
一声桃李天下知,皇后自将神器移。
漳南未顾鼠窃计,太原已及龙飞时。
如何只醉扬州酒,酒杯在前兵在后。
白练天教泄勇冤,醉骨沈沈当速朽。
孤坟寂寞向雷塘,秋萤星散已无光。
惟馀二十四桥月,独照游魂归洛阳。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隋炀帝的奢靡亡国为题材,用生动的画面和讽刺的笔调展现了历史兴衰的深刻教训。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奢靡生活(前八句):用"玉树""夜游曲""杨花离宫"等意象描绘隋炀帝纵情声色的场景。后妃们争奇斗艳(百队蛾眉),宫中华丽装饰(千林彩树),但这一切都像一场虚幻的梦境。
2. 昏庸误国(中间八句):指出隋炀帝三大过失:不顾百姓死活(鹿车载怨)、执意征讨辽东(人心未惬)、放任皇后干政(皇后移神器)。用"酒杯在前兵在后"的对比,尖锐讽刺他沉迷享乐不顾国防。
3. 悲惨结局(最后六句):以"孤坟""秋萤"等衰败意象,与开头的繁华形成强烈对比。曾经的扬州美酒变成"醉骨速朽",只有月光照着亡魂归乡,暗示一切繁华终成空。
艺术特色:
- 善用对比:将极盛时的奢华与亡国后的凄凉对照
- 意象鲜明:"杨花千里""百队蛾眉"等画面感极强
- 讽刺深刻:"酒杯在前兵在后"等句直指要害
核心启示:
通过隋炀帝的教训,诗人告诉我们:统治者若只顾享乐、不顾民生,再强大的帝国也会迅速崩塌。这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规律,至今仍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