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示义军寄邑人谭野臣

漳州城南烟雾深,漳州城北氛气侵。忆从奸邪卖和议,汉廷君臣愁至今。

乘舆播迁天地怒,残军掩泣眠星雾。黄金无收白骨多,指点枯骸拟亲故。

昨夜羽书如电飞,报道三城又被围。皇家恩深重如山,英雄奋起披铁衣。

万人同心猛如虎,关山震动挝鼙鼓。百战须当百胜归,凯歌唱满中原土。

论功赏爵将宪章,汾阳异姓封侯王。鞠躬尽瘁固常事,愿教一涌歼豺狼。

莫上高楼偶长望,壮怀忽忽思乡丈。琴台落日私语时,丹心耿耿今能忘。

惜君忠义老无官,山河破裂泪欲乾。衰容未画麒麟阁,目尽故园心转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国家危难、山河破碎的悲壮场景,同时歌颂了爱国志士的英勇抗争精神。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前半部分(开头到"指点枯骸拟亲故")用沉重的笔调描写了战乱后的惨状:漳州城被战火笼罩,奸臣卖国导致国家危难,军队溃败、百姓流离失所,战场上白骨累累,连辨认亲人都困难。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

2. 中间部分("昨夜羽书如电飞"到"汾阳异姓封侯王")笔锋一转,描写爱国将士的英勇抗争。虽然城池接连失守,但在国家危亡之际,将士们披甲上阵、同仇敌忾,战鼓震天动地。诗人用"万人同心猛如虎"这样充满力量的诗句,展现了军民团结抗敌的壮烈场面,并表达了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3. 最后部分("鞠躬尽瘁固常事"到结尾)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又有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惋惜,更有面对破碎山河的悲痛。特别是结尾"目尽故园心转酸"一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读来令人动容。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对比手法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的英勇形成强烈反差 - 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描写,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 语言铿锵有力又饱含深情,如"万人同心猛如虎"的豪迈与"目尽故园心转酸"的哀伤形成情感张力 - 展现了在国家危难时刻,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定的爱国信念

曾渊子

曾渊子,字广微,一字留远,南丰(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知新昌县(《万姓统谱》卷五七)。迁右正言。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为监察御史(《宋史》卷四一六《马光祖传》)。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同知枢密院事、两浙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劾罢,贬雷州。端宗在硐州即位,拜参知政事,广西宣谕使。宋亡,走安南。事见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二、正德《建昌府志》卷一六。今录诗四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