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

避暑北窗下,凉风吹幽襟。
蕉竹夹深翠,仲夏如秋阴。
残花犹未尽,寒蝉已先吟。
芳兰供一缶,石上陈清琴。
欲按山水调,纤爪力不任。
但取横膝上,一寄飞仙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避暑的闲适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清凉意境。

开篇直接点出"避暑"主题:主人公在北窗下乘凉,凉风拂过衣襟。这里用"幽襟"一词,既指衣服被风吹动的物理感受,也暗含内心获得宁静的心理状态。

接着用视觉和触觉写环境:翠绿的芭蕉与竹林形成浓荫,明明是仲夏却像秋天般凉爽。这里"夹深翠"的"夹"字很妙,让人仿佛看到植物交错生长的茂密景象。残花未谢与寒蝉早鸣的对比("犹未尽"与"已先吟"),既点出季节交替的微妙,又营造出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

后六句转入人文雅趣:摆一盆兰花,在石上安放古琴。想弹奏山水之曲却发现指力不足,索性把琴横放膝上,让心神随着琴韵遨游。这个细节特别生动——不追求演奏技巧的完美,而是享受随心所欲的闲适。"飞仙心"的比喻,把这种超脱世俗的愉悦感推到极致。

全诗妙在"避暑"不仅是身体的凉爽,更是心灵的放空。诗人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感官描写(凉风、翠荫、蝉鸣、琴韵),把寻常的纳凉变成了一场精神漫游。最后琴不弹而意已至的处理,尤其体现中国传统美学中"得意忘形"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