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雅堂(发表于1924年)

别后玉山似旧不,待君商订选诗楼。
猖狂有意讥黄祖,落拓何人识马周。
拚作英雄甘一死,已教贫士占千秋。
暮云最是无情物,勾起羁肠片片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24年,是作者对友人雅堂的思念之作,字里行间透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壮志未酬的悲凉。

开头两句"别后玉山似旧不,待君商订选诗楼",用"玉山"比喻友人高洁的品格,问分别后你是否依旧如故?我正等着和你一起在选诗楼品评诗文呢。这两句看似平常问候,实则暗含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中间四句情绪陡然激烈。"猖狂有意讥黄祖"用三国时狂士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表达自己宁可像祢衡那样狂放不羁,也不愿屈从权贵;"落拓何人识马周"借唐初怀才不遇的马周自比,感叹无人赏识。接着"拚作英雄甘一死"展现孤注一掷的决绝,"已教贫士占千秋"则表明宁愿清贫也要留名青史的傲骨。这四句像一连串的内心独白,把文人骨子里的清高与现实的困顿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暮云最是无情物,勾起羁肠片片愁"笔锋一转,用暮云勾起乡愁的意象,将前面激烈的情绪收束成绵长的惆怅。那飘忽的暮云就像无情的时光,让人想起漂泊在外的愁绪。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两种情绪的碰撞:一方面是"宁为玉碎"的文人傲气,另一方面是"片片愁"的羁旅孤独。这种矛盾心理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自然流露,既展现了传统文人的风骨,也道出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诗中用典虽多,但都服务于情感表达,读来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不失真挚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