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陈德召游惠山见寄三十韵

飞埃喜污人,馀事忌挂眼。
酒浪绿可亲,山光翠相挽。
折腰素非愿,被面有馀赧。
从来万事空,此去百念满。
恰忆兹山游,判作经年款。
驾言随所如,歌笑为君莞。
洗耳听潺湲,缓步踏𡾰嵼。
褰裳跨风磴,扪萝度云栈。
禾黍岂离离,枣下初纂纂。
川原供遐瞩,笋蕨中去苋。
桃李倾城姿,松杉万金产。
雪浪逗冰泉,乳花浮玉碗。
相望一牛鸣,不惮四牡痯。
层阁神所宅,败檐我将馆。
心求千佛印,手罢七年板。
胜槩何时无,羁怀自悲潸。
小院昔徜徉,东风未暄暖。
夜语联僧榻,晨炊共华馔。
羊肠一分襟,雁背几折简。
于今怀举桉,过公倦开盏。
早知玉树摧,不如春思短。
尘容久难赎,乐事贫益罕。
佳篇分锦绣,和气回弦管。
差肩招隐些,下视广陵散。
指踪去路迷,加鞭客情懒。
诛茅行可卜,鼓棹过几返。
避喧谐良图,结邻得佳伴。
萍蓬岂愿馀,斗筲未须算。
荒凉石径深,蹭蹬云色晚。
归鞅那得迟,霜鬓侵韦诞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起游览惠山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感慨和思考。我们不妨逐段来解读:

起首四句


> 飞埃喜污人,馀事忌挂眼。酒浪绿可亲,山光翠相挽。
>
这些诗句描述了尘土和山色的美好。诗人认为,尘土沾染人也是美好的,而山色更是令人赏心悦目。酒波荡漾,仿佛能喝到山间清新的气息,山色则翠绿可亲,令人愉悦。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中间段落


> 折腰素非愿,被面有馀赧。从来万事空,此去百念满。
>
诗人提到自己并非贪图低位(折腰),但穿上官服却会感到羞愧(被面有馀赧)。他觉得世间万事都是空虚的(万事空),但这次游山却让他充满各种思绪和感慨(百念满)。
>
这说明诗人虽然对官场生活有所不满,但自然中的美景却让他感到满足和充实。

游览描写


> 恰忆兹山游,判作经年款。驾言随所如,歌笑为君莞。
>
> 洗耳听潺湲,缓步踏孱嵼。褰裳跨风磴,扪萝度云栈。
>
> 禾黍岂离离,枣下初纂纂。川原供遐瞩,笋蕨中去苋。桃李倾城姿,松杉万金产。
>
> 雪浪逗冰泉,乳花浮玉碗。
>
诗人回忆起再一次游览惠山的经历,时间仿佛延长。他随心所欲地行走,放声歌唱,享受山间自然的美妙。诗中详细描述了山间流水、蜿蜒小径、绿草果树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旅途和感慨


> 相望一牛鸣,不惮四牡痯。层阁神所宅,败檐我将馆。
>
> 心求千佛印,手罢七年板。胜槩何时无,羁怀自悲潸。
>
> 小院昔徜徉,东风未暄暖。夜语联僧榻,晨炊共华馔。
>
> 羊肠一分襟,雁背几折简。于今怀举桉,过公倦开盏。
>
> 早知玉树摧,不如春思短。尘容久难赎,乐事贫益罕。
>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旅途中的各种感受,包括牛鸣声、小院的夜话、与僧人的对话等。他提到自己多年以来的追求和遗憾,感叹美好的时光短暂,生活贫困难以享受快乐。这也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篇结尾


> 佳篇分锦绣,和气回弦管。差肩招隐些,下视广陵散。
>
> 指踪去路迷,加鞭客情懒。诛茅行可卜,鼓棹过几返。
>
> 避喧谐良图,结邻得佳伴。萍蓬岂愿馀,斗筲未须算。
>
> 荒凉石径深,蹭蹬云色晚。归鞅那得迟,霜鬓侵韦诞。
>
最后一段是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他希望与友人一起创作美好的诗篇,享受和谐美好的时光。然而,他也感到路途的迷茫,对未来的计划感到犹豫。诗人最后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远离喧嚣。诗中还借用了“广陵散”等典故,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和人生感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