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一九四 李崇

封侯何尔泣,儿幼乃无勋。恐莫终亲养,应将报主恩。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古代一位叫李崇的将军的故事,用简单对话的形式传递深刻孝道思想。

前两句写李崇被封侯时反而哭了,别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自己年幼的儿子没有功劳却跟着享福。这里用"封侯"和"无勋"的对比,展现父亲对子女无功受禄的忧虑,就像现代家长担心孩子不劳而获一样真实。

后两句是李崇的内心独白:他既担心不能给父母尽孝("终亲养"),又觉得应该先报效国家("报主恩")。这种忠孝两难全的纠结,就像现代人常要在事业和家庭间做选择。诗人用"恐"和"应"两个词,把这种矛盾心理写得特别生动。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父亲形象——对外是建功立业的将军,对内是为儿操心的普通父亲,在国与家之间挣扎的普通人。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原来古代英雄和我们一样,都有柔软的人性面。

林同

(?—1276)宋福州福清人,字子真,号空斋处士。林公遇子。深于诗。以世泽授官,弃不仕。元兵至福州,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招募义兵。元兵至城下,仝子遁,同啮指血书壁,誓守忠义,寻被执,不屈而死。有《孝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