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二日还西山展墓宿下关

飞梦落邱山,末疾缚体肢。
矧兼霰雪繁,虚揣峨艑驰。
就瘳雨脚断,宵托沧江湄。
玄云犹幕空,数星缀葳蕤。
灯火半笼水,微辨长鱼鬐。
市声殷车马,呼门卖浆儿。
楼头弦索高,歌喉摇我悲。
摴蒱拥醉人,汝挟不赀躯。
城中昨掠粟,连辈苦啼饥。
咫尺谙世味,肺肠贮然疑。
欹枕意有获,安问作痴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游子清明后回乡扫墓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开篇写诗人拖着病体("末疾缚体肢")冒雪赶路,好不容易雨停了在江边暂歇。夜晚的江景很美——乌云中透出几颗星星,江面灯火映照着鱼鳍般的波纹。但随即画风一转:街市上马车喧嚣,酒馆里卖饮料的小贩吆喝,楼上传来悲凉的歌声,赌徒们醉醺醺地挥霍钱财。

最讽刺的是后六句:这些挥金如土的人,昨天还在城里抢穷人的粮食("城中昨掠粟"),而饥饿的人们只能抱头痛哭。诗人枕着手臂沉思,看透了这世态炎凉,却懒得追问到底是谁这么荒唐可笑。

全诗用"灯火鱼鳍"的美景反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最后"欹枕冷笑"的结尾尤其有力,像现代人说的"这世界太魔幻,我都懒得吐槽了"。这种用具体场景揭露社会矛盾的手法,比直接说教更有冲击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