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杜牧写给扬州好友韩绰的一封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秋景,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前两句写景:远处青山若隐若现,江水悠悠流向远方,江南的秋天即将结束,草木都已枯萎。这里的"隐隐"和"迢迢"用得特别好,既写出了空间的辽阔感,又带着一丝朦胧美,让人仿佛看到一幅水墨画。
后两句转入回忆:在扬州著名的二十四桥,月光皎洁的夜晚,你(韩绰)现在在哪里教美人吹箫呢?这里的"玉人"可以指韩绰,也可以指他教的歌女,用得很巧妙。"教吹箫"既可能是真实场景,也可能暗指友人风雅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妙在:
1. 明明是想念朋友,却不说"我想你",而是问"你在哪里玩呢",显得特别含蓄有味道。
2. 前两句的萧瑟秋景和后两句的热闹回忆形成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扬州繁华生活的怀念。
3. "二十四桥明月夜"成为描写扬州的千古名句,短短七个字就勾勒出扬州最美的夜景。
这首诗就像现在朋友之间发的一条诗意朋友圈:晒几张江南秋景照,然后@好友说"还记得那年一起在扬州看月亮的晚上吗?现在你又在哪里潇洒呢?"既有思念,又带着调侃,显得情真意切又不矫情。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