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空灵的夜晚景象,同时蕴含着深刻的禅意。
前四句"夜明帘外,宝鉴台前。元无兼带,岂有偏圆"用比喻手法说理:就像月光透过帘子、镜子照在台前那样自然,世间万物本来就没有什么附加条件(兼带),也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或缺陷(偏圆)。这是在表达一种"万物本真"的禅宗思想。
后三句转入具体画面描写:古老的渡口没有人影,只有清冷的月光;芦苇丛中微风停息,白鹭安然入睡。这个画面传递出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与前文的哲理相呼应——当人放下执着(就像无人的古渡),心灵就能获得白鹭安眠般的自在。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先用比喻讲道理,再用画面显意境,把抽象的禅理融入具象的自然场景中,让读者既能感受月夜之美,又能体会放下执念的心灵境界。诗中"无人"的渡口和"安眠"的白鹭,都是内心空明状态的生动写照。
释文礼
释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号灭翁,俗姓阮,临安(今属浙江)天目山人,因别号天目。年十六,依乡之真向寺僧智月得度,遍参名师。历主临安广寿、净慈,永嘉能仁,安吉福泉,四明天童等刹,归终于梁渚之西丘。理宗淳祐十年卒,年八十四。事见明崇祯《天童寺志》卷六《宋天目禅师行状》。释文礼诗,据《颂古联珠通集》、《天童寺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