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毛口宿花堌(丙申)
盘江在枕下,伸脚欲踏河塘堠。
晓闻花堌子规啼,暮踏花堌日已瘦。
问君道近行何迟,道果非远我非迟,君试亲行当自知。
此道如读昌黎之文少陵诗,眼著一句见一句,未来都非夷所思。
云木相连到忽断,初在眼前行转远。
当年止求径路通,闷杀行人渫不管。
忽思怒马驱中州,一目千里姿所游。
安得便驰道挺挺,大柳行边饭葱饼,荒山惜此江湖影。
晓闻花堌子规啼,暮踏花堌日已瘦。
问君道近行何迟,道果非远我非迟,君试亲行当自知。
此道如读昌黎之文少陵诗,眼著一句见一句,未来都非夷所思。
云木相连到忽断,初在眼前行转远。
当年止求径路通,闷杀行人渫不管。
忽思怒马驱中州,一目千里姿所游。
安得便驰道挺挺,大柳行边饭葱饼,荒山惜此江湖影。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行走山路的独特体验。
开头四句像一组快镜头:晚上睡在盘江边,伸脚就能碰到河堤;清晨听见杜鹃啼叫,傍晚走到花堌时太阳都快落山了。这种时间推移的写法让读者仿佛跟着作者一起赶路。
中间部分特别有趣,作者用读书来比喻走山路:就像读韩愈的文章、杜甫的诗,明明字句就在眼前,但真正理解起来却要费功夫。山路也是这样,看着近在眼前,走起来却曲曲折折。当年修路的人只顾开通道路,哪管行人走得憋屈难受。这种接地气的抱怨让人会心一笑。
最后笔锋一转,作者突然怀念起在中原策马奔腾的畅快,渴望在笔直的大路上奔驰,在大柳树下啃葱饼。这种对比凸显了山区行路的艰辛,而"荒山惜此江湖影"的结尾,又流露出对平淡江湖生活的眷恋。
全诗妙在把枯燥的旅途写得妙趣横生,用读书、骑马、吃饼这些日常事物作比,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山路的特点。既抱怨行路难,又透着一股苦中作乐的幽默感,最后回归到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非常真实动人。
郑珍
(1806—1864)贵州遵义人,字子尹,号柴翁。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