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耒阳吊少陵墓

欲奠孤坟撷涧蔬,西风荒草遍寒墟。
行吟终傍灵均泽,痛哭空陈贾傅书。
三赋辉光东观后,万方兵革北征初。
故人太慰真知己,歌罢陈陶恨有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路过杜甫墓时写的悼念之作,通过描绘荒凉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杜甫坎坷一生的深切同情。

前两句写景:诗人想采野菜祭奠杜甫孤坟,却只见西风肆虐、荒草遍野的凄凉墓地。这里用"孤坟""寒墟"等词突出杜甫身后的寂寥。

中间四句回顾杜甫生平:他像屈原(灵均)一样在乱世中流浪写诗,像贾谊一样忧国忧民却报国无门。提到杜甫的"三大礼赋"曾受皇帝赏识,但安史之乱(万方兵革)爆发后,他只能像写《北征》那样记录民间疾苦。

最后两句用典:杜甫好友严武(故人太慰)生前很赏识他,但杜甫在《悲陈陶》等诗中记录的战争惨状,至今读来仍令人痛心。"恨有余"三字,既写杜甫的遗恨,也表达作者的共鸣。

全诗用质朴语言串联多个杜甫相关典故,不直接抒情却处处含情,让读者感受到诗圣生前身后的苍凉,以及他"穷年忧黎元"的伟大情怀。最打动人心的,是穿越时空对一位落魄天才的深切理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