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黄牛峡

烟景暮萧森,黄牛峡转深。
滩声孤棹月,山影半江阴。
感慨追陈迹,登临惬壮心。
倚篷眠未得,何处又猿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停泊在黄牛峡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旅途中的孤寂与壮怀。

开头两句"烟景暮萧森,黄牛峡转深"勾勒出黄昏时分的江峡景象:暮色中雾气缭绕,黄牛峡显得更加幽深。这里用"萧森"一词,既形容景色的苍茫,也暗示了心情的寂寥。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对仗句。"滩声孤棹月"写听觉:只听见滩头的水声和孤舟上月色的静谧;"山影半江阴"写视觉:高山的阴影遮住了半边江面。这两句通过声音和光影的对比,营造出空灵幽远的意境。"感慨追陈迹"转入抒情,诗人由眼前景联想到历史往事;"登临惬壮心"则表达了面对壮丽山河时的豪迈情怀。

结尾两句"倚篷眠未得,何处又猿吟"最动人。诗人靠着船篷难以入睡,远处又传来猿猴的啼叫。这猿声既增添了夜的凄凉,也勾起了游子的乡愁,让整首诗在孤寂的氛围中收尾。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情景交融。诗人将暮色中的江峡、孤舟、山影等景物,与自己追忆往昔、感怀人生的心境完美结合,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人生际遇的感慨。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漂泊中的孤独与面对壮阔山河时的豪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