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别离赠石人兄
流寓复流寓,托足更遐方。
伊人持素手,为治客中囊。
一语不及别,不及心仓皇;
不及别后忆,往往摧中肠;
但指衣与靴,相弃抑相将。
如此与君别,我心何忧伤(一解)。
尘鞅不可脱,彼此迫稻粱。
茫茫大块间,日夕相登望。
结交岁五熟,聚不四月长。
初能营一窟,旋复两分张。
况我中年后,子亦春难常。
如此与君别,我心何忧伤(二解)。
偕老之约,将焉以藏。
藏之于袖,维风斯狂。
藏之于衿,弊于严霜。
藏之于耳,耳有聋伤。
藏之于目,目亦眚盲。
百计不得,藏于心房。
执子之手,我心忧伤(三解)。
伊人持素手,为治客中囊。
一语不及别,不及心仓皇;
不及别后忆,往往摧中肠;
但指衣与靴,相弃抑相将。
如此与君别,我心何忧伤(一解)。
尘鞅不可脱,彼此迫稻粱。
茫茫大块间,日夕相登望。
结交岁五熟,聚不四月长。
初能营一窟,旋复两分张。
况我中年后,子亦春难常。
如此与君别,我心何忧伤(二解)。
偕老之约,将焉以藏。
藏之于袖,维风斯狂。
藏之于衿,弊于严霜。
藏之于耳,耳有聋伤。
藏之于目,目亦眚盲。
百计不得,藏于心房。
执子之手,我心忧伤(三解)。
现代解析
这首《古别离赠石人兄》用三节层层递进的情感,道尽了中年离别的无奈与深情。
第一节像一组电影特写镜头:诗人漂泊异乡时,友人默默为他整理行囊。没有煽情的告别话语,只是反复检查衣物鞋靴是否带齐。这种"不说离别却处处是离别"的细节,比痛哭更让人心酸——就像现代人送亲友远行时,总用"记得带充电器"来代替"我会想你"。
第二节道出现实困境:为了生计("稻粱"指饭碗),两个中年好友不得不像候鸟般各自迁徙。用"岁五熟"(五年)的友谊对比"聚不四月长"的相聚,像极了当代打工人的友谊现状——认识多年却总是聚少离多。"营一窟"(筑巢)的温馨与"两分张"(分离)的残酷形成强烈反差。
第三节的"藏约"堪称神来之笔:诗人把"偕老之约"比作易损的珍宝。袖口会灌风,衣襟会结霜,耳朵会失聪,眼睛会昏花...最终发现只有心是最安全的保险箱。这个寻找藏约之地的过程,就像现代人把重要照片存在手机云盘,最终发现最可靠的还是心底的记忆。
全诗最动人的是克制中的深情。没有夸张的"执手相看泪眼",只有整理行囊的细响;没有誓言,只有塞不进任何容器的约定。这种中年人的离别,带着磨损的温柔和认命的清醒,就像被生活打磨过的玉石,裂痕里都透着温润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