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蝗行

六月八日蝗暮飞,纷如接翅昏鸦归。
忽欺斜日夕影乱,渐掩列宿寒芒稀。
汝曹璅璅行丑恶,能令天宇沈晶辉。
昨者朝宁下明诏,忧旱问蝗何因依。
公卿不语面平视,或举五事及细微。
某也昂首矫奋臆,上言主圣臣职违。
下言小民吾根本,三时勤苦终岁饥。
长官鞭笞吏卒怒,但向公府供轻肥。
夏秋税粮分应尔,缓之数月谷庶几。
自知无有大裨补,传闻此语是耶非。
天心至仁谅无他,凉云吹雨蠲烦苛。
倾注四野苏黍禾,蝗欲下来愁奈何,吾言不中理则那。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蝗灾来隐喻官场腐败和社会问题,写得既生动又深刻。

开头描写蝗虫遮天蔽日的恐怖场景:六月傍晚,蝗群像乌鸦一样黑压压地飞来,把夕阳和星光都遮住了。这里用蝗虫比喻贪官污吏,说他们虽然渺小丑陋,却能遮蔽天日,让社会失去光明。

接着转到朝廷的反应:皇帝下诏询问蝗灾和旱情的原因,大臣们却要么装聋作哑,要么说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有个耿直的官员站出来说真话:表面说皇帝圣明是臣子失职,实际指出百姓才是根本——农民辛苦劳作却吃不饱,还要被官吏欺压盘剥。建议朝廷缓征税粮,给百姓喘息的机会。

最后笔锋一转:老天降下甘霖缓解旱情,但蝗虫(贪官)依然猖獗。诗人无奈地说:虽然我的建议可能没用,但道理总归是这个道理啊!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蝗虫比喻贪官,既形象又讽刺
2. 通过朝堂对话展现官场虚伪和民生疾苦
3. 结尾的"凉云吹雨"看似转机,实则更凸显问题的顽固性

诗人用灾难题材写社会问题,既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也暗含对朝廷不作为的批评,这种借物讽喻的手法让批判显得含蓄而有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