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拜访一位道士朋友时的闲适体验和人生感悟。
前两句写实:道士朋友请我吃胡麻饭,在他这里享受了半日清闲,感觉远离了尘世烦恼。胡麻饭是道家常见的养生食物,暗示道士的生活情趣。"半日清闲"透露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疲惫,以及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抒情:世上很多人想寻找这样的生活却找不到门路,只能在洞口徒劳地寻找象征仙境的桃花。这里用"桃花"暗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代表理想中的隐居之地。"空于"二字带着淡淡的讽刺,说世人只会在表面寻找,却不懂真正超脱的境界。
全诗通过一次简单的拜访,对比了两种生活态度:一种是懂得享受当下清闲的智者,一种是盲目追求却不得其法的世人。语言看似平淡,但把道家随遇而安、返璞归真的思想表达得很有味道。最妙的是最后用"觅桃花"这个意象,既优美又意味深长,让人联想到所有美好却难以企及的事物。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