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题百蝶图(见《绣菊斋遗画 题词》)
翅软如绵,腰纤似玉,看他妩媚难禁。
两两三三,飞来偷入花阴。
香闺午倦抛书卷,把滕王、图画重寻。
倚晴窗、搦管裁笺,点粉涂金。
笑余亦有丹青癖,记曾描百蝶,未遇知音。
欲觅芳踪,那堪梦杳青琳。
葛衣又逐东风化,捲湘帘、闲煞金针。
喜今朝,粉本携来,许我抚临。
两两三三,飞来偷入花阴。
香闺午倦抛书卷,把滕王、图画重寻。
倚晴窗、搦管裁笺,点粉涂金。
笑余亦有丹青癖,记曾描百蝶,未遇知音。
欲觅芳踪,那堪梦杳青琳。
葛衣又逐东风化,捲湘帘、闲煞金针。
喜今朝,粉本携来,许我抚临。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欣赏《百蝶图》的场景,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艺术情怀。
上阕用生动的比喻写蝴蝶的柔美姿态——翅膀像棉花一样软,腰肢像玉一样纤细,看着它们翩翩起舞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心动。这些蝴蝶三三两两飞入花丛,仿佛在玩捉迷藏。午后困倦的女子放下书本,重新找出珍藏的滕王蛱蝶图(古代著名的蝴蝶画作)来欣赏。她倚着明亮的窗台,拿起画笔在纸上作画,用金粉点缀蝴蝶翅膀,画面充满闲适优雅的生活情趣。
下阕转入作者自述:笑着说自己也是个画痴,曾经画过百蝶图却无人赏识。想再找当初画中的蝴蝶,可惜连梦里都见不到了。这里"葛衣"指代蝴蝶(因蝴蝶翅膀如葛布般轻薄),说蝴蝶随着春风消散无踪,只剩下绣花的帘幕和闲置的绣针,暗示艺术灵感稍纵即逝。最后笔锋一转,欣喜今天能得到这幅《百蝶图》的底稿,终于可以临摹学习,表达了遇见知音画作的喜悦。
全词通过"看蝶-赏画-作画-寻蝶-得稿"的线索,把女子赏画的雅趣和作者对绘画的热爱层层递进,最后落脚在艺术传承的欣慰上。最动人的是那种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惆怅("梦杳青琳""葛衣化风"),以及重获艺术知己的惊喜("粉本携来"),把艺术爱好者那种细腻敏感的心思写得格外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