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间听反舌鸟

细霭轻岚散竹林,支颐小坐听晨禽。未蒸花气机偏涩,乍写春声意独深。

缓引易调多种舌,琐言难竟一生心。何如隐忍过残腊,末路风烟恐不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在竹林里听反舌鸟鸣叫的宁静场景,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前四句写景:
清晨薄雾像轻纱一样散在竹林间,诗人用手托着脸静静坐着听鸟叫。这时花还没完全开放,空气里没有浓郁的花香,但春天的鸟鸣声却格外打动人心。这里用"机偏涩"形容花香不浓,用"意独深"突出鸟鸣的韵味,形成巧妙对比。

后四句抒情:
诗人听到反舌鸟能变换多种叫声("多种舌"),联想到人世间那些琐碎的言语("琐言")却难以说尽一生心事。最后发出感慨:与其勉强说话,不如像反舌鸟一样默默忍耐着度过艰难时光("残腊"指岁末,比喻人生困境),因为面对末路的艰难处境("风烟"比喻人生风波),恐怕会承受不住。

全诗通过"听鸟鸣"这件小事,写出了"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的人生智慧。诗人把鸟叫声写得生动传神(如"缓引易调"),又把人生感悟写得含蓄深刻,景物与情感自然交融,让人读后既能想象清晨竹林的美景,又能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