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唐代名将张巡死守睢阳城的故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
开头两句说"光是提到睢阳之战就让人腿软",当年张巡带着少量兵力死守这座孤城。这里用"胆已倾"形容普通人听到这场惨烈战役时的震撼,就像现在人说"听到就吓破胆"。
中间四句是核心:张巡宁可战死也不当逃兵("偷生"就是苟且偷生),所以虽然人死了,精神却永远活着。现在人们来庙里祭拜他时,不能忘记当年守城时饿到吃树皮的艰苦("艰食日")。庙里的松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仿佛还在重现当年的战鼓声。这两句特别生动,把松涛比作战场回声,让读者能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回响。
最后两句说庙前的石碑已经找不到了,幸好《新唐书》里详细记载了他的事迹。这里透露出对历史记载的珍视,就像现在人说"幸好还有史书为证"。
全诗用"庙"这个具体场景,把历史(睢阳之战)、精神(宁死不屈)和现实(后人祭拜)串联起来。最打动人的是"庭松犹学战时声"这个画面,让冷冰冰的历史突然有了声音和温度,就像我们参观历史遗址时,突然觉得老建筑在向我们诉说往事一样。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