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民间传说中捉鬼英雄钟馗的形象,以及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开头两句“虬须张怒目,蓝绶亸乌巾”直接刻画了钟馗的外貌:他满脸胡须,怒目圆睁,腰间系着蓝色绶带,头戴乌巾,显得威严而勇猛。这样的形象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他的震慑力。
接下来的“抃舞身无定,驱除梦有神”写钟馗的动态——他手舞足蹈,身形灵活,仿佛在驱赶邪祟。人们相信,只要梦见钟馗,就能得到他的保护,远离噩梦和鬼怪的侵扰。
“收功祛疟鬼,流咏起唐人”点明了钟馗的功绩:他不仅能驱赶疟疾鬼(古人认为疟疾是鬼怪作祟),还因为唐代的传说而广受歌颂,成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
最后两句“图画高悬处,明朝庆履新”说的是人们把钟馗的画像高高挂起,希望他能带来好运,保佑明天一切顺利,迎接新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通俗的语言,展现了钟馗作为驱邪英雄的魅力,也反映了古人对平安吉祥的朴素愿望。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