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在寿张蚩尤冢上的饮酒聚会,通过历史和自然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蚩尤一梦四千年”,指出了蚩尤这个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四千年前的历史远去,成为了遥远的梦。接着“涿鹿如今又不然”,转向现实,表明涿鹿这个地方如今发生的并不是四千年前的战争,暗示了时代变迁。
“栅上悬丝重放下,草门朽骨尚高眠”,这两句描述了蚩尤冢上的景象。栅楼上悬挂的丝线代表着过去,看似重要但实际上只是暂时的装饰;而朽骨则象征着历史和英雄的逝去,它们静静地躺在高高的坟墓中,依然睡着。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永恒。
“升乌沉兔人今古,点鹊痴蝉事后先”,这两句用了自然界的元素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太阳和月亮的升起落下象征着时间的轮回,人类和自然一样经历了古今的变化;而点点的乌鸦和痴情的蝉,则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不同情感与命运。
最后一句“醉插黄花供一笑,谁知吟客是乔仙”,写诗人饮酒时插上黄色的菊花,虽然自得其乐,但又暗含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味,仿佛是仙人一般。这里的“乔仙”不仅指诗人自己,也可以引申为对历史的超脱和对自然的敬仰。
整首诗以现实和历史的对比,自然与人生的对照,展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情怀。
王奕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