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还留别沈台簪明府

岱云漠漠绕凉天,垂柳长亭拂去鞭。
转眼秋分千里月,回头春暗五陵烟。
傥寻覆鹿知何处,重问来禽定几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斜阳一路听鸣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朋友沈台簪时依依不舍的秋日旅途画面,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慨的结合,传递出时光易逝、前路迷茫的复杂心绪。

前两句用"岱云漠漠""垂柳长亭"勾勒出阴云笼罩的送别场景,凉意袭人的天气和随风摆动的柳枝都暗示着离别的惆怅。"拂去鞭"这个动作细节生动展现了即将启程的瞬间。

中间四句通过"秋分"与"春暗"的对比,在时空跳跃中展现岁月流逝之快。五陵烟雨的典故暗喻繁华易逝,而"覆鹿""来禽"两个典故的化用(分别指人生如梦幻、时光难追),以通俗的疑问句式道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何时能再相遇,也不知要过多少年才能重聚。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在低沉情绪中突然展现江南美景。夕阳下的蝉鸣既点明时节特征,又以声音画面收束全诗,让别离的愁绪与旅途的景致达成微妙平衡。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反而更凸显了离别的伤感。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阴云垂柳的送别现场,切换到千里秋月的时空跨越,最后定格在夕阳蝉鸣的旅途特写。诗人把对友情的珍重、对时光的感叹都融进了这些流动的画面中,让读者在美景中感受到更深的人生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