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 其二百十七

我闻天台山,山中有琪树。
永言欲攀之(一作上),莫晓石桥路。
缘此生悲叹,幸居将已慕。
今日观镜中,飒飒鬓垂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对天台山上一棵神奇树木的向往,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感。

诗的前四句说:我听说天台山上有棵珍贵的仙树,一直想爬上去看看,却找不到通往石桥的路。这里"琪树"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美好理想的仙树,"石桥路"则代表通往理想的道路。诗人用找不到路来表达现实中难以实现理想的苦恼。

中间两句写因为实现不了这个愿望,心里感到悲伤,只能羡慕那些住在山里的人。这里透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住在山里的人可以轻易看到那棵树,而自己却只能空想。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照镜子时突然发现两鬓已经花白。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一下子把前面所有的向往和遗憾都升华了——原来最让人难过的不是找不到路,而是在寻找的过程中,青春已经悄悄溜走了。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找不着路"这个生活化的比喻,讲出了每个人都会遇到理想受阻的困境
2. 最后照镜子的转折特别真实,让读者突然意识到时间才是最无情的
3. 没有直接说教,但让人自然体会到:与其空想远方,不如珍惜当下

就像现代人常说的"等我有钱了就..."、"等我有空了就...",结果等着等着头发都白了。这首诗用简单的爬山找路做比喻,讲的就是这个戳心的人生真相。

寒山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