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寺庙的宁静景象,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感。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寺庙的环境:山门开阔,僧人坐在草垫上打坐。这里没有豪华的陈设,只有简单的修行场景,营造出远离喧嚣的静谧氛围。
中间四句通过几个细节展现寺庙的荒废:不知道庙匾的来历,只隐约记得这里曾有歌谣传唱;驿道和桥梁都已损坏,溪边石头上长满青苔。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一幅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暗示这里早已无人问津。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虽然靠近废弃的官署,但正因如此,反而可以在这里安心小憩。诗人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意外的好处——越是荒凉的地方,越适合放下世俗烦恼,享受难得的清净。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不是简单地感叹荒凉,而是从破败中发现了独特的价值。这种"荒凉之美"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有时候,远离繁华反而能获得内心的平静。诗中平淡的叙述背后,藏着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