唁陈颐刚颐大二兄

陈子吾为友,别来今甫春。
孔庭歌坏木,窦树失灵椿。
谁谓有余庆,几成无告民。
天涯一携手,涕出为悲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两位好友陈颐刚、陈颐大的作品,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深切的悲痛。

开头两句"陈子吾为友,别来今甫春"直白地交代关系:你们是我的好友,上次分别才过了一个春天。用"甫春"(刚过一个春天)强调离别时间之短,更突显噩耗来得突然。

中间四句用典故表达痛惜:
- "孔庭歌坏木"借用孔子痛失爱徒的典故,暗喻好友如同栋梁之材突然倒塌;
- "窦树失灵椿"用窦家五棵灵椿树的典故,比喻两位好友如同家中支柱般重要的人物离世;
- "谁谓有余庆"反问:谁说好人必有好报?(实际却遭遇不幸)
- "几成无告民"说死者家属几乎成了无人可依靠的孤苦百姓。

最后两句"天涯一携手,涕出为悲辛"最打动人心:我们曾在天涯携手同游,如今想起这些往事,眼泪就为这悲苦的命运流下来。一个简单的"携手"动作,就勾勒出昔日亲密无间的友谊,与现在的阴阳两隔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面对面倾诉哀思:用"栋梁倒塌""家庭支柱"比喻好友的价值,用"才分别不久""想起从前一起游玩"这些生活化的场景来引发共鸣,最后用最朴实的"流泪"动作收尾,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失去挚友的痛楚。这种用日常语言表达深沉情感的手法,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