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闲居次韵酬会稽仁侄见寄

山耸湖心住任缘,考槃茆舍闭深烟。
月澄秋水牵吟思,花满春岩照困眠。
触石微云闲致雨,鸣臯孤鹤静闻天。
会抛此景相寻去,渺渺沧江片席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孤山中的闲适生活,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交融。

首联"山耸湖心住任缘"用孤山矗立湖心的形象,暗喻诗人超然物外的隐居状态。"考槃茆舍闭深烟"描写简陋茅屋笼罩在深山云雾中,营造出遗世独立的氛围。

颔联通过昼夜两个场景展现诗意生活:夜晚清澈的秋月倒映湖面激发诗兴,春日山花烂漫时却能安然入睡。这种反差凸显了隐士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颈联运用两个精妙的自然意象:"触石微云"化作细雨,展现云卷云舒的闲适;孤鹤鸣叫却更显天地宁静,以动衬静的手法让人感受到空灵意境。

尾联笔锋一转,说虽然留恋这般美景,但终将乘一叶扁舟继续漂泊。这个开放式的结尾,既表达了隐士不执着于一处的洒脱,又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全诗就像一组山水画卷:有湖光山色的静美,有花月相伴的雅趣,有云雨鹤鸣的灵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递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