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重光单阏之岁春正月陇西郡太夫人介寿八十子侍郎帅其昆弟子侄内外姻族寮友宾客奉觞上寿如仪州人士相与嘉叹争为歌诗咏其事而绣使紫山胡公为之序云
断机碎锦缬,短髻剪青丝。
殷勤谢师友,老妇得佳儿。
长宦客四方,鹤发在高堂。
安得凌风翼,高飞至母傍。
春晖不可报,萱草日日长。
今夕知何夕,门有车马迹。
堂下罗钟鼓,堂上合宾客。
春风吹绿酒,起舞儿献寿。
客问年几何,旧岁七十九。
此去三千年,蟠桃始开花。
花开又结实,瑶池度岁华。
客起再拜言,遗核幸分甘。
小人亦有母,八十又加三。
核中有琼浆,饮之胜啜菽。
怀归满袖香,仙霞烛幽谷。
殷勤谢师友,老妇得佳儿。
长宦客四方,鹤发在高堂。
安得凌风翼,高飞至母傍。
春晖不可报,萱草日日长。
今夕知何夕,门有车马迹。
堂下罗钟鼓,堂上合宾客。
春风吹绿酒,起舞儿献寿。
客问年几何,旧岁七十九。
此去三千年,蟠桃始开花。
花开又结实,瑶池度岁华。
客起再拜言,遗核幸分甘。
小人亦有母,八十又加三。
核中有琼浆,饮之胜啜菽。
怀归满袖香,仙霞烛幽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温馨感人的八十寿宴,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母子情深和孝道文化。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母亲含辛茹苦(前八句) 用"断机碎锦缬"比喻母亲中断织布工作教育孩子,"短髻剪青丝"写母亲为养育孩子牺牲美丽。后六句写儿子长大后远行做官,母亲白发苍苍仍在家中守望,儿子恨不能插翅飞回母亲身边。
2. 寿宴盛况(中间十句) 用"门有车马迹""堂下罗钟鼓"展现热闹场景。最动人的细节是79岁的寿星(实际80岁)被问年龄时,故意说小一岁,透着老人可爱的狡黠。"蟠桃三千年开花"的典故,把寿宴比作王母娘娘的瑶池仙会。
3. 孝心传递(最后八句) 一位宾客的请求成为点睛之笔:他想要蟠桃核带回家给83岁的老母亲,说桃核里的琼浆比豆粥更滋养。这个意外请求让寿宴的喜气延伸到了另一个家庭,说明孝心会传染。
诗歌魅力在于: - 用"春晖""萱草"等意象自然表达母爱 - 寿宴细节真实生动,如老人故意说小年龄 - 结尾宾客要桃核的插曲,巧妙展现孝道的传递 - 语言通俗但情感深厚,没有说教却感人至深
全诗就像一组温暖的镜头,从母亲教子、游子思亲,到寿宴欢庆,最后落到孝心传递,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最珍贵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