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兄弟重逢的喜悦和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前四句写旅途见闻:诗人乘着小船,不远万里来到长江和太湖一带。一路上经过许多江南山水,几乎走遍了越地(浙江一带)。作为读书人,他为自己来自吴地(江苏一带)感到自豪,这里的"耻"其实是反话,是骄傲的意思。
后四句写兄弟情谊:诗人急切地问"见到我们的老朋友了吗?",又夸赞对方"你高尚的品格有人赏识吗?"。最后用晋代左思写《三都赋》的典故(当时名士皇甫谧为他的作品作序),把两人的情谊比作文人之间的知音之交,嘱咐彼此要珍惜这份情谊。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孤舫"这个意象,既写实又暗含独自闯荡的孤勇
2. "山川几尽越"生动展现长途跋涉的艰辛
3. 最后用历史典故,把私人情谊升华到文人相重的境界
4. 明明是欢喜的重逢,却透着文人特有的含蓄和风骨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