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陕至甘有怀左文襄 其一

自古西陲边患多,策勋自是壮山河。
三千陇路万株柳,六十年来感想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途经甘肃时,想起晚清名臣左宗棠(左文襄)而写的感怀之作。全诗用朴实的语言,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了左宗棠的历史功绩和深远影响。

第一句"自古西陲边患多"开门见山,点明西北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事之地。这里用"边患"二字,既道出了西北地区长期面临的战乱威胁,也为下文写左宗棠的功绩埋下伏笔。

第二句"策勋自是壮山河"是核心,直接歌颂左宗棠平定西北、建设边疆的丰功伟绩。"壮山河"三个字特别有力,既写出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也暗喻他让祖国山河更加壮美。

后两句转入现实场景的描写和感慨。"三千陇路万株柳"生动再现了左宗棠当年为改善西北环境,命人沿路栽种柳树的景象。这些柳树既是实际存在的风景,也象征着左宗棠的治边方略至今仍在造福后人。

最后一句"六十年来感想何"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让读者思考:六十年过去了,面对先辈留下的功业,我们该作何感想?这个问句没有给出答案,却最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空泛地歌功颂德,而是通过具体的历史细节(栽柳)和时空对比(六十年),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伟大。诗中"万株柳"的意象尤其巧妙,既写实又象征,让抽象的历史功绩变得可感可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