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诗人对创作的极致追求,像工匠反复打磨艺术品一样对待自己的诗句。
诗人开篇就说自己痴迷于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诗句,在诗坛独自苦苦钻研。他写完诗不是急着发表,而是反复修改,改完还要像品茶一样细细吟诵。这里用"长吟"这个动作,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诗句音律的苛求。
中间四句用具体细节描写创作过程:像炼金术士反复提纯(四鍊)那样锤炼字句,注重每个字的发音搭配(双声)。写到激动时随手涂改,苦思时下意识捻胡须,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看见诗人伏案创作的真实场景。
最后诗人自嘲说:就算杜甫的诗集放在眼前,自己也要较真地推敲修改。这种对完美的执着,既让人看到艺术创作的艰辛,也透露出诗人幽默的一面。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和动作描写,把抽象的创作过程变得鲜活可感。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