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感怀
凛凛岁云暮,归鸿浩南征。
客心渺天末,役役哀吾生。
抚剑中夜起,碧宇何凄清。
霜气袭四野,素月流前楹。
寒灯黯欲灭,万籁阒无声。
欲奏思归引,泪与朱丝并。
调孤弦易绝,山鬼徘徊鸣。
浮生无期别,离恨何时平。
客心渺天末,役役哀吾生。
抚剑中夜起,碧宇何凄清。
霜气袭四野,素月流前楹。
寒灯黯欲灭,万籁阒无声。
欲奏思归引,泪与朱丝并。
调孤弦易绝,山鬼徘徊鸣。
浮生无期别,离恨何时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里,漂泊在外的游子孤独思乡的场景,情感深沉而动人。
开头四句点明了时间背景——岁末寒冬,大雁南飞。诗人以"客心渺天末"形容自己像一粒尘埃飘在遥远的天边,"役役哀吾生"则道出了为生活奔波劳碌的悲哀。这里用大雁南飞反衬自己无法归家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
中间六句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凄清的氛围:半夜抚剑起身,看到清冷的夜空;寒霜笼罩四野,月光洒在门前的柱子上;油灯将灭未灭,万籁俱寂。这些描写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寒冷孤寂,更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最后六句直抒胸臆:想弹奏思乡的曲子,泪水却随着琴弦一起落下;曲调孤高容易断弦,仿佛连山中的鬼魅都在徘徊悲鸣。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人生充满了无期的别离,这份离愁别恨何时才能平息呢?
全诗以"寒夜"为背景,将外在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完美融合。诗人通过夜半抚剑、对月伤怀、弹琴落泪等细节,生动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思乡游子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归期无望,却依然无法释怀的深沉哀愁,这种情感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诗中"霜气""素月""寒灯"等意象的选择精当,既符合冬夜特征,又富有诗意。特别是"泪与朱丝并"这个细节,把无形的泪水与有形的琴弦并置,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堪称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