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悲剧命运,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组人物的不同遭遇。
前半部分写扬州士兵的无奈投降。"白铜鞮"是襄阳城门,诗人从这里出发看到扬州城破的场景。守城士兵被迫放下武器投降("弃戈甘面缚"),"可怜"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年轻人的同情。
后半部分转向大堤边的少女。她们本应享受青春年华("荣华乐"),却因战争失去了幸福。最残酷的是,那些建功立业的将士("荡子")迟迟不归,少女们只能孤独地看着杨花飘落。"闭门三月"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既写出了时间流逝,又暗示少女们被战争囚禁的处境。
全诗最精彩的是双重对比:士兵的被迫投降与少女的被动等待形成平行悲剧,而"功成"的将士与"命薄"的少女又构成强烈反差。最后"杨花落"的意象,既点明春天将尽的时节,也象征着这些年轻人被战争摧残的青春。诗人没有直接批判战争,但通过普通人的遭遇,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战争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