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获稻
昔日观插秧,移疏种密妇子忙。今日观获稻,连阡比陌䆉稏老。
凉飔瑟瑟天欲霜,高陇低陇秋云黄。腰镰随风疾如扫,家家禾稻尽登场。
儿擎妇负日当户,西畴络绎奔走苦。见说多收十斛余,崇墉比栉对衡宇。
回思六月火伞张,日中锄禾汗若浆。彼苍不负农夫力,今岁乃得盈仓箱。
盈仓箱,如获宝,粒粒皆由辛苦造。新粳炊熟连村香,田家此日尝新早。
秋郊一望暮云平,万井欢呼庆有成。神弦社鼓相喧逐,并作丰年击壤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从插秧到丰收的全过程,展现了农事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
开篇用对比手法写农忙场景:以前看插秧时,妇女孩子忙着把稀疏的秧苗补密;现在看收割时,整片田野的稻谷都已成熟。秋风凉飕飕的,天空像要下霜,层层梯田里金黄的稻浪翻滚。农民们飞快地挥动镰刀,很快就把稻子都收回了晒谷场。
中间部分生动刻画丰收景象:全家人从早忙到晚,男人举着稻捆,妇女背着稻穗,在田间来回奔走。听说今年多收了十几斛粮食,粮仓堆得高高的都快碰到房檐了。回想起六月烈日下锄草时,汗水像浆水一样流淌,如今老天不负苦心人,粮仓终于装得满满当当。
最后升华主题:满仓粮食就像珍宝,每粒米都凝结着汗水。新米煮饭香飘全村,农民们早早尝到了丰收的滋味。傍晚望着平坦的田野,到处都在欢庆丰收,祭祀的鼓乐声和庆祝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汇成最动人的丰收交响曲。
全诗用白描手法,像放电影般展现春种秋收的完整画卷。最打动人心的有三处:一是"腰镰随风疾如扫"的收割动态,二是"粒粒皆由辛苦造"的深刻感悟,三是结尾"万井欢呼"的热闹场面。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丰收的喜悦,永远属于那些在烈日下流过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