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端午节(午日)登上南台寺的所见所感,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交代背景:诗人作为异乡客,在端午节这天骑马登上南台。一个"走"字生动表现了轻快的心情,让读者仿佛看到马蹄轻踏的画面。
中间四句写登山所见:雨后溪流湍急,水声哗哗作响;云开雾散后,青翠的山色豁然开朗。这里用"涛声急"和"黛色开"形成听觉与视觉的对比,短短十个字就勾勒出雨后山景的灵动之美。随后诗人联想到伯夷叔齐隐居的首阳山,暗示自己此刻也怀着同样的避世心境,在古寺中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
结尾两句最有趣:原来还有其他登山游客,大家不约而同地带着艾草酒来应景。这个细节既点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饮艾酒),又以"相将"二字传递出陌生人之间因节日产生的默契,让整首诗在悠然自得中透出人间烟火气。
全诗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vlog:有雨后的山水实况,有即时的心理活动,还有偶遇其他游客的温馨片段。诗人没有刻意说理,只是忠实记录这个端午节的所见所感,反而让读者更能代入那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