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漫步山间道观的闲适场景,充满了宁静淡泊的意境。
前两句"孤榜前春冰雪清,山祠閒步意无营"写的是:早春时节,冰雪初融,诗人独自来到山间道观散步,心中没有任何世俗的牵绊。"孤榜"指小船,暗示是独自前来,"意无营"说明心境空明。
后两句"曾耽幽槩穿廊曲,犹记筠冠问客生"是回忆:诗人曾经沉醉于这里幽深的回廊曲径,还记得戴着竹冠的道士向自己问好的情景。"筠冠"指道士的竹冠,展现了道观的清幽氛围。
整首诗通过"冰雪清"、"閒步"、"幽廊"、"竹冠"等意象,营造出一个超然物外的世外桃源。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既写出了眼前清幽的景色,又带出了美好的回忆,表达了对这种远离尘嚣的生活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不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单纯享受当下的闲适心境,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片刻的宁静。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