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登高望远时的豪情与乡愁,语言生动,画面感强。
首联"独步青云最上梯,八闽如井眼中低"用夸张手法表现登高时的震撼体验——诗人独自登上最高的阶梯,仿佛踩在云端,俯瞰整个福建地区像一口小井般渺小。这种视角反差让人瞬间感受到山势之高峻。
颔联"泉鸣万鼓动哀壑,山饮双虹垂远溪"转入听觉和视觉描写:山泉轰鸣如万鼓齐奏,回荡在山谷;雨后双彩虹横跨远方的溪流,像大山在饮水。这两句把自然景观写得气势磅礴又充满动感。
颈联"家近尚无鸿雁信,客愁复有鹧鸪啼"笔锋一转,流露思乡之情:离家虽近却收不到家书(古时用鸿雁传书代指书信),耳边鹧鸪"行不得也"的啼叫更添旅愁。这里用两种鸟鸣巧妙传递了复杂心绪。
尾联"书生未老疏狂意,更欲昆仑散马蹄"突然扬起豪情——诗人虽是一介书生,但仍有少年狂气,甚至想策马驰骋到更遥远的昆仑山。这个结尾把整首诗从愁绪中拔高,展现了文人特有的浪漫与抱负。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大远景的俯拍,接着是山谷特写,然后镜头转向诗人沉思的面容,最后定格在他远眺的豪迈姿态。在短短八句里,完成了从写景到抒情的自然过渡,既有壮丽山河,又有细腻情感,读来令人心潮起伏。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