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行(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

雨师昼夜驱龙行,一雨三月无停声。
乌沉兔没不敢出,仰视天日长冥冥。
冬寒凛烈春未已,浸淫木气浑归水。
稚阳欲茁老阴遏,乃张母权侵厥子。
寒风吹天不肯高,阴云四压天周遭。
娲皇补处今毕漏,石炼五色难坚牢。
尽倾海水向天半,惊波怒涛满空散。
竟无一片乾净土,著足大地成泥烂。
雄雷噤齘鸣雌雷,百虫朒缩户不开。
花藏柳匿避雨气,虽有羯鼓安能催?
物过为淫极必反,下士谈天叹天远。
恐将降魃来止雨,倒行逆施两俱损。
不然不日复不月,地晦天昏寒水发。
几疑世将入混沌,待起盘古冢中骨。
欲书绿章上青帝,请收政权屏阴翳。
膏雨和风各听令,万方重纪岁华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三个月的苦雨,用生动的自然意象隐喻了社会压抑和人们渴望变革的心情。

开篇用"雨师驱龙"的奇幻画面,直接带出这场雨的异常——连续三个月不停,连太阳月亮都不敢露面,整个世界陷入阴冷潮湿。诗人用"稚阳欲茁老阴遏"暗示新生力量被旧势力压制,就像春天该有的生机被寒冬强行阻断。

中间部分用一系列震撼的意象表现雨的狂暴:女娲补天的裂缝再次漏水,整个天空像被海水倒灌,大地没有一寸干土。雷声闷响、虫兽躲藏、花草失色,连催花开的羯鼓都失去作用,整个世界仿佛回到了盘古开天前的混沌状态。

最后诗人想写奏章给春神,请求收回阴雨政权,让风雨各司其职。这个结尾很妙,表面是求天气转晴,实则暗指希望社会恢复秩序,重现光明。全诗把自然现象与社会现实巧妙结合,暴雨既是自然灾害,也象征着当时沉闷压抑的社会环境。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