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中都
彼角而走者,孰为麟与麇。
彼茁而生者,孰为萧与芸。
伯乐不复出,驽骥终同群。
卞和不再生,珉玉将谁分。
吁哉刘中都,高标凌浮云。
诸侯不荐士,外府不策勋。
冉冉趋黄绶,勤劳徒尔云。
我愧势力小,不能叫吾君。
勿改芳兰性,林深须自薰。
勿隐冲鹤声,天高当自闻(以上《徂徕石先生文集》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赠刘中都》可以看作是对朋友刘中都的一种劝勉和勉励。首先,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吾登泰山上,下视何纷纷。”
我站在泰山之巅,俯瞰下方,人们熙熙攘攘,繁忙而杂乱。
2. “彼角而走者,孰为麟与麇。”
那些奔走忙碌的人,谁能像麒麟和麇那样有才华和德行呢?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庸碌人群的质疑和对真正才华的期待。
3. “彼茁而生者,孰为萧与芸。”
那些正在成长的事物,谁能像萧和芸那样生机勃勃、茁壮成长呢?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生命成长过程的关注和期待。
4. “伯乐不复出,驽骥终同群。”
伯乐(古代识别千里马的专家)不再出现,那么普通的马和千里马最终都会混在一起。诗人感慨真正有才能的人难以被识别,英才往往被埋没。
5. “卞和不再生,珉玉将谁分。”
卞和(古代识别玉石的专家)不再出现,真假玉石将无人能分辨。这再次强调了缺乏真正有眼光和见识的人的问题。
6. “吁哉刘中都,高标凌浮云。”
这里转到对朋友刘中都的称赞,说他卓越超群,像高标一样凌驾于浮云之上。
7. “诸侯不荐士,外府不策勋。”
虽然诸侯(这里可以泛指高层、权威人士)不推举真正的人才,政府机构也不给予应有的功勋,但是刘中都仍然坚持自我、保持高洁。
8. “冉冉趋黄绶,勤劳徒尔云。”
虽然刘中都可能渐渐走向平凡(黄绶是古代官员的印绶),但他的勤劳和努力是真实而值得赞扬的。
9. “我愧势力小,不能叫吾君。”
诗人感到自己的势力微小,无法为朋友刘中都提供更多的帮助或向当局推荐他。这里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对朋友的深深遗憾。
10. “勿改芳兰性,林深须自薰。”以及“勿隐冲鹤声,天高当自闻。”
这两句是诗人的劝勉之辞,希望刘中都保持自己的高尚品德(芳兰性、冲鹤声),即使环境困难,也要相信自己、展现自己,因为真正的才华和品德终会被社会认可和赏识。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朋友刘中都的赞美和劝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人才埋没、真才难以被识别的无奈和感慨。诗中用对比、寓言等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问题的关注和对于朋友的深厚情感。